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“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”系列活动

发布时间:2021-12-17 供稿: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享至:

  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、针对性,12月15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在19号楼301室举办了“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”系列活动。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获得者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、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人物、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闫方洁教授应邀来校作题为“上好一堂思政课——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”的报告,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教学展示作点评。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冬冬主持。

  马克思主义学院三位青年教师分别作了教学展示汇报。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》课樊熙奇老师作题为《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》的课程展示,他从表现、影响、原因讲述了资本主义在当代社会的新变化,造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失调、政治制度失灵、社会融合机制失败,归根结底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。《思想道德与法治》课吕金函老师以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》为主题,讲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,以黄文秀实例鼓励大学生向模范人物学习,立足现实世界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。《劳动教育》课李丹老师围绕劳动教育课程教什么、劳动教育课程怎么上、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和难点三个大问题出发,对《劳动教育》课程进行了全面介绍,并以《创造性劳动》为主题进行了教学展示。

  华东师范大学闫方洁教授对三位老师的展示进行了详细点评,对三位老师的教学展示表示肯定,并给予青年教师一些宝贵建议。结合展示情况,闫教授作了题为《上好一门思政课:提升思政课教学有效性的若干思考》的报告。她指出,一是要针对思政课课程特点,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平铺直叙的“平”和漫无目的的“散”,要“出新”“入心”;二是要有问题意识,侧重教学体系的构建,浅入深出,实现教材语言向教学语言的转化;三是要从现实生活出发,运用发生在学生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,避免理论与现实“两张皮”,把马克思主义讲活。课程关键是落实立德树人,重点要通过大量的理论和案例,讲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。

 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刘文强调,要把握好思政课教学主要任务,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出发,上好思政课。教师要做到“照本不宣科”“浅入深出”,讲准讲活马克思主义,加强学科建设,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。

     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王永章在会议总结中指出,“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”系列、“马克思主义大讲堂”“思享读书沙龙”是马克思主义学院近期打造的思政课教学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三个特色活动。他指出,思政课教学,一是要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,把传统思政课教学的“说教”变成“说理”,以理服人,增强问题意识,以说问题来说道理,必须摸清问题本身的逻辑体系,最终形成理论、历史和现实三个逻辑体系的统一,增强思政课教学的理论性。二是直面中国经验和实践,在课程中运用现实案例教学要由小见大,形成理论认同的转化机制,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,利用新媒体技术与思政课教学的融合,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。三是老师要在思政课教学改革与教学能力提升上下功夫,上好思政课。

打印
上一篇:下一篇: